对国产电影笔下留情

看了《未来警察》,觉得挺好一个电影。以后再也不看影评了,所有的电影还真得自己去看。有些SB看了就打零分,还嚷嚷着要退票,有的影评人看了回去就往死里写。有那么差吗?说刘德华演的不好,那么华语电影还有几个拿的出手的中国籍男主角?刘德华是老了,一脸的褶子,可是新一代起来了吗?十八岁的奶油小生随便高中一抓一把,有用吗?华语电影里还有几个有票房号召力的人?连他们都推到了,我们在影坛真是三等公民了。《三枪》都能看下去,凭什么不能看《未来警察》?

剧本没什么太复杂的,就是翻拍以前的《超级学校霸王》。不剧透,有欢笑,有泪水,有点意思,这就行了。许多人诟病特效不好,可王晶就是缺钱,再给他一个亿,把特技做做好,谁能说这个题材不好?没准再过些年好莱坞都翻拍这个题材呢。片头看到熊晓鸽的名字我心里一寒,这个电影预算肯定不足,连这个斤斤计较的风投都来了。十几年前《超级学校霸王》,印象里票房(香港)也很高,但是这部电影我没有在大银幕看过,看的VCD觉得还可以,现在看来特技就是小儿科了,香港电影在这方面其实没有大进步。

在我看来,月光宝盒、爱丽丝、未来警察,差不多,就是周末一娱乐,没上升到要过多评论的地步。可是看影评,爱丽丝捧的那么高,其余二者那么低,真不可思议。看现场效果的话,爱丽丝的观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昏昏欲睡者众,倒是另外二者,观众不断爆发出会意的笑声,或者突然一片的寂静。即便爱丽丝塞的钱多,你们也真用不着对国产电影如此抨击,请笔下留情!

我对国产电影从来都是放两马,放一马都还不够。30块一张的票价,一年上百部电影,对于普罗大众根本做不到场场都去看,我也最多能看一半到三分之一。很多人会把钱留给好莱坞大片,而国产电影往往是买个盗版碟看看(不要以为人人都下载,盗版碟是很多人的看片方式)。大部分人会看影评,然后问朋友,如果不好看,就不去了。我轻易不说国产电影不好看,因为民众本来就没信心,现在,我倒是对好莱坞大片有些腻,国货再怎么着,有亲切的元素。

打个例子,《疯狂的石头》刚开始上映的时候,根本没人看,只有一个厅放,稀稀拉拉几个人,数码转胶片的画面也不好,可是我拼命的推荐,大家看了都说挺好的,后来口碑有了,放的多了,票房也小有成就。这部电影刘德华是投资人,一共资助了好几部新生代导演,总体而言赔钱是意料之中的,人家至少为中国电影在努力,而许多人连去大银幕看一眼都没有,看了枪版就能写影评的。影评人当时一个劲的说,这个就是抄袭《老烟枪》。我挺恼的,就你们tmd看过电影吗?挑毛病谁不会。这种小制作根本不可能大规模买通网站,不给钱就没人说好,这真是电影界的悲剧。《可可西里》,影评很好,因为环保题材谁也不敢说不好,问题是这种电影犹如昙花一现,对中国电影意义不大,还是小成本的娱乐片居多,没钱呀!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同学们可怜可怜中国的电影人吧,电影又不是奶粉。

大赞中国移动号簿管家

不是愚人节玩笑,移动的号簿管家真的好用!

目前可用的同步通讯录的办法,除了连接PC的,OTA(over the air)的有:gmail,o-sync,ovi,中国移动号簿管家,QQ同步助手。gmail支持exchange和syncml,其余都只支持后者。QQ同步是一个小程序。没有一个服务能支持nokia的群组同步,包括ovi,算了不用群组了。gmail只支持双向同步,你要是不小心把手机上的删除了,一同步就也没了。o-sync更是恶心,当你设置成单向同步时,不提示你,直接双向同步,网站上的联系人很奇怪的显示。ovi我的手机同步总是有问题,网站奇慢无比。QQ同步助手相对还是好用的,和iphone上有个syncablink同步差不多。最好用的还是移动号簿管家。号簿管家其实还是SYNCML,但是有如下功能:

1)可以设置合并通讯录。很多时候我不需要双向的同步。

2)有回收站。在网站上删除联系人默认是到回收站去,让我惊诧的是,在手机上删除一个联系人,然后同步,网站上依然是删除到回收站。这是个嗷嗷的功能!不怕删错!移动能有这么贴心的设计真不容易,不知道外包给什么公司做的:P

3)可以短信查询,比如发送指令“CX 红”,返回“小红 13155444,嫣红 135998,紫红 1369999”,如果智能机坏了,用备用机黑白机,发送短信也能查到联系人。

4)手机浏览器直接修改和查询通讯录,只要登陆pim1.monternet.com就行,我看UI做得挺好用。

5)贴心的网站设计,说实话,gmail那种风格大部分中国人不会用,o-sync的联系人做的很傻,而号簿管家,连导入联系人还提供个模板,不服不行。 

资费是3元/月,但是我的套餐是赠送的,好像2010年中国移动是免费送的。

简要的设置,有一台支持syncml的手机,诺基亚和索爱的手机都支持,服务器地址填写http://pim.monternet.com,名片夹同步目录写./contact,接入点用cmwap,其余包括用户名密码,服务器识别码都不用写。

经济学家和房价

经济学家都挺有意思,要么一直唱空,要么一直唱多,那么他们总有一个时期是对的,否则,就只能一直犯错。这说明,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不然早就自己投资发大财去海边享受了,谁还有时间来扯淡。

房价崩盘论最近很流行,我对此有几点看法,主要因为中国和国外不同,不具备可比性。

房价的上涨是挂牌价的猛烈上涨,以及成交价的小幅上涨,而后者是因为前者所带动的羊群效应。比方说,某楼盘,挂牌价从八千飙升到近三万,投资客就不断涌进,但实际成交价最后在一万二三左右,到手之后即便原价出售也恐无人接手。即便无人接手,这些人也不会亏本卖掉,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富人,这点钱不至于影响生活。中国1%的富人可以消化掉50%以上的房地产市场,许多人买房子是几层几层的买,就像买白菜,换了是你,如果白菜是不可再造的,还那么便宜,你难道不买吗?冬天里买点白菜放着太正常了。有人说这不是最终影响因素,剩下两个我也来说说。

先说资本层面的。中国和外国不同,银行是国家的,储蓄率奇高不下。这两点意味着银行不可能垮台,那么地产商的腰杆就硬得很,有时间和买房子的人耗。往外放贷,各地行长们是拿回扣的,而收紧银根则无任何好处,花的都是储户的钱,而储户也乐于储蓄。总而言之,很难出现像日本那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楼市崩盘,最多也就是几个小的发展商被银行抛弃罢了。上市融资是另一个途径,资本市场的那些评估人士,为了好处可以提高发行价,基金经理为了好处可以接受这个价,而散户也疯狂的打新股,会缺钱吗?谁如果指望地产商大批倒闭,那到死也看不见。且不要说,很多发展商不过是为了集团洗钱和资本运作的方便,搞房地产能挣几个钱!

再说市场方面。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人们最终还是渴望聚居在大城市,能想通而又真正回到小城市乃至农村的只是极少部分,为了这个目标,都得买房!

中国政府无论怎样都必须保障城市的卫生、饮水、交通、食物、安全,因为媒体驻扎、资讯发达,也因为城市是合法政权的据点。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就是因为巴黎市民担心农村来的难民涌进城里,如果法国国王保障了巴黎,那么不会发生这种事,他也不会失去政权。从那以后不会再有政府会重蹈覆辙了,城市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基础建设就不必说。

第一,大城市的医疗条件远远好于县城或农村。中国的发展不均衡,大病的确诊往往要到省会,而治疗甚至只有北上广。你怎么办?能指望像欧美日那样有直升机去救你吗?连个120都没有。

第二,大城市的司法公正远远好于县城或农村。指不定哪天碰上个恶霸就完蛋了,这是县城和农村的悲哀。上访是那么好玩的吗?谁都得在省城里有点关系。

第三,大城市的物资供应远远好于县城或农村。南方大旱,城市里的人受什么影响?农村人都逃难出去了,城市的自来水停了吗?同样一台笔记本电脑,北京多少钱,小县城多少钱?北京除了房价根本什么都便宜,因为量走的大。

第四,大城市的休闲娱乐远远好于县城或农村。你到小县城有阿凡达看吗?还别提imax。你找得到人K歌娱乐嘛?你要没看过还好,看过了回家看盗版碟还看得下去?

第五,大城市的商业环境远远好于县城或农村。县城的生意可能更好做,可是大城市总是商业的中心,占据中心,何乐不为?

第六,大城市的女人多。从农村出来的男孩可能愿意回家住大别墅,可是有几个女孩子走出来还愿意回家的?你要娶个时尚女孩,就得在大城市买房。其实许多东西都不用经济学家研究,看看女生往哪里流动就知道经济怎么发展。

回家盖房子,谈何容易!如果只是为了片瓦遮头,谁跑到大城市里来混,谁不愿意回老家离父母近点,和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回去了之后人脉尽失,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读个博士不如朋友多好使。

我发现,真正有用的观点都不在那些门户网站上能找到,也不在名人博客上,而就在身边的业内人士。

爱丽丝可以看一点

在长春imax影厅看到mtime观影团,本来还挺喜欢这个网站,查看电影资料挺方便。看完《爱丽丝梦游仙境》,回去一翻,影评居然都是9分以上,还有说把阿凡达踩在脚下的,2010年最期待的imax……算了,和片方合作的,啥也不说了,还是豆瓣比较靠谱。不是不喜欢这个电影,本来也不爱挑剔,但实在不喜欢不靠谱的吹牛。电影就是个娱乐工业,我挺反感某些装B装过了的,好像就他看过一堆艺术片,懂深度,别人都是只会看画面的傻子。阿凡达没深度,爱丽丝就有深度了?

以下是我对爱丽丝的不专业评论: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可以看看,大周末的带着女人或者孩子看都行。角色还有卡通形象我都挺喜欢,尤其柴郡猫(妙妙猫)。一般也不愿意写评论,电影这东西工作之后对我就是一娱乐,但是看到那么多不可思议的高分评论,我还是写一下吧。

 不想就剧情发表太多看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来看,我觉得毫无新意,这个剧本烂透了。扑克打象棋,倚天屠龙记,就这么十个字。有人说剧情很嗨,可能看过原著是不同吧。也可能有的人看的电影多,有的人看的少,所以嗨的程度不一样很正常。

 先说说画面,其实我不愿意这样分开评论,因为电影是一个整体的享受,但爱丽丝没有。3D制作毫无诚意!Imax3d我已经看了N部电影了,从长影世纪城的古堡电影开始,到阿凡达,一直追逐着IMAX3D的脚步,万达的imax建好开始,有片我就看,坐火车到长春来看,连《国际空间站》也不放过。阿凡达的不分层的3D是最高的,在1月4日上午看完我就大肆惊呼,而爱丽丝纯属糊弄,和五六年前的没有任何区别。不说3D,整个画面的制作仍然只能说粗糙。虽然是童话,但是画面痕迹做的太重了。那个色彩,明显为了节省成本不能做细致,不是偏白就是偏灰,完全不是为了营造氛围而作。比方说,同样的沙漠电影,一片黄沙飘过和画面一片黄,那不一样,八十年代港产片一片黄,到了黑客帝国、指环王、金刚的时代,已经可以看到黄沙了。我可以原谅国产片的一片黄,但我无法忍受好莱坞大片的一片黄。

 整个电影里画面效果最好的就是开头imax3d倒数十秒。有人说画面能和阿凡达比,我无语,可能那不是托儿,可能人眼真有不同。

 我建议看2d的,3d完全没意思。此外,如果要看3d就看imax,因为普通厅的眼镜透光率不足,或者说投影亮度不足,会让这本来就不怎么样的画面看起来更糟糕。

接下来说音效,没有音效给我留下印象。我也很纳闷,怎么这么大的imax厅,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哪怕看普通厅的月光宝盒我觉得有些音效做的相当不错,要和阿凡达,金刚去比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这个片也根本没有让音效师发挥的场景,连砍个龙也是稀里糊涂平平淡淡的,导演真的有用心吗?战斗场面我看的都困了,哪怕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都会把那段推倒重来。

整个电影里音效最好的就是开头imax3d倒数十秒。

再说音乐,阿凡达的原声在电影上映之后到处被引用,爱丽丝只有片尾曲给我留下印象,而且,片尾曲的开头十秒和阿凡达一样一样的。疯帽子跳舞那段,完全可以加上更多的音乐元素,很可惜,我也不能理解导演为什么只给了那一小会儿。

我不想说阿凡达是个多么好的电影,但是至少卡梅隆是个很用心的人,Tim用心了吗?这个故事不可以拍的更好吗?海盗演的很用心,这个片子就是让导演搞烂的。阿凡达值50,那么爱丽丝就30块钱,在我心目中和《越光宝盒》一个价钱,就是周末乐呵乐呵。

follow me (2010.03.21-03.28)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