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马(大连马拉松2016)

习惯是傍晚或者夜跑,赛前一周早起适应的状况不是很好,赛前两天还在担心能不能起的来,结果是——根本就没睡好,而且5月22日当天,鬼早就醒了。

此前最大距离跑过30公里,成绩330,一步没走;半马成绩在220左右。赛前不少人表示了担心,我倒满不在乎。到了临赛的前一晚,自己倒是一半担心一半兴奋。最终,经验告诉我,只要按照micoach的计划来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做不到的,然后,开始设定目标成绩,最好在5以内,最差应该也不会超过530。

早餐是鸡蛋加面包,因为住的离起点很近,到7点10分才下楼,7点20分左右到达检录点。

天气很棒,一片欢乐的海洋!好兴奋。装模作样的拉伸了一阵,7点30分准时发枪,枪声过了8分钟才到达起点,众人向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往前撩,两边的市民锣鼓喧天,头上的无人机,直升机,提醒我在参与一项重大国际赛事:)跑了没一会就看到1公里的牌子了,俩嫩妹子站在路中加油,事后知道这是官方的马拉松宝贝。赛前老狼的培训再三劝诫,要控制好配速啊,前半程不要太快啊,可实际情况是:妹子加油得迈开腿,市民加油得迈开腿,在洪水中也停不下来,关键是很嗨啊,一点也不觉得累啊有没有。到了第三公里即时配速已经在4分了,手表提示我心跳已经在红色区,平均配速到了5分左右已经超过了我所有的训练配速,心跳一直维持在黄色区以上。

6公里的妹子最漂亮!7公里开始补给,10公里手表时间56分钟。这时我默念了一下,祝父母身体健康!这是我10公里的PB!照这速度进5有望啊,但又一想还早呢得留些体能。开始有意识的控制心率和速度,转过了星海广场后,就来到了高尔基路的第一个坡。17公里第二次补给,半程时间是2小时25分。27公里第三次补给,都是自带的能量胶和盐丸。

第三次补给的时候,跑过了华乐街这个大坡,这个比高尔基路虐太多了,太长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我一直在海边训练,几乎没有爬坡。原本的计划是,最后这15公里就在日常的训练场,一点坡都没有,跑到这就胜利了。结果是,胜利倒是胜利了,只是不美观。

在30公里之后——此时,有能力的选手都已经完赛了——所有的一切开始和你作对,所谓撞墙体验,可能每个人不一样,趁还记得清晰,写下来以便针对性训练:

  1. 半程之前时光如梭,一下就结束了,此时度日如年。观众的加油和锣鼓只能支撑5秒,而马拉松宝贝的击掌也只能管用15秒,也记不住妹子长什么样了,整个身体系统不是意志力或者外部刺激能驱动的;
  2. 腿迈不动,心率上不来了,整体的疲劳度上来了,手表常常提示我加速到绿色区(也就是LSD的心率区),根本不用担心后半程心率过高放挺;
  3. 由于3,身体开始失温,如果不是气温适宜,风也不大,会逐渐的冷,在太阳下或者树荫下时间长就会难受,浇水有点冷,不浇水有点热,说白了耐受度不够好;
  4. 肠胃开始罢工,你丫再扔那破胶进来老子跟你没完!35公里试图补给,吃了半管剩下半管扔掉了,连运动饮料都不想喝,只有纯水好使,连喝带浇;
  5. 半程前倒下的不多,转眼即过,30公里之后,各种原因倒在路边的不少,强行把配速拉起来不是不可能,可想起这些就不敢去突破极限,既不想放弃,更不想受伤退赛;
  6. 大部分人都开始走,然后由于从众,且发现这时所谓跑,和大步走速度差不多,于是就开始走,于是就再也无法持续跑动了。

计算下来,一直走倒是不会被关门,那你来干什么来了,说好的训练赛呢?突然间,想起了六个月前第一次跑步,走一分钟跑两分钟都感觉要挂掉,现在随便一跑30公里了,难道连这最初的都做不到吗?这样就读着秒靠间歇跑大法又动了起来。回忆下来,并非撞墙,而是磨墙,这酸爽的感受,是整个比赛中最大的收获。不论多远,不忘初心,再出发,一切都还在脚下。

原本战术就是跟着500兔子跑,被500兔子超过之后,目标模糊了,被530兔子超过之后,其实很不是滋味,数次想拔腿追上却不能。随后我想起来,兔子配速大概是枪声时间来的,只要我坚持还是有可能在530之内的。最终,净成绩是531,较赛前较不利预期还差了1分钟,好在无伤安全完赛,除了肌肉酸痛什么事都没有,我的首马训练赛就这样完成了。

下一个目标是5小时内完赛,也就是一路跑下来,不用走的。

要说经验教训:

  1. 只要有系统性训练,妥善准备,没有什么可怕的,可也不该太小看5小时;
  2. 真要参赛,还得练坡,还得更加扎实的拉练;
  3. 平时跑后的拉伸真不能糊弄,可能半马以下无所谓,攒下来跑全马,酸痛积累到最后10公里就全暴露了;
  4. 前10公里超过目标配速太多,消耗较大,但要控制在6分半到7分不现实,要根本解决问题,还就得把日常配速练起来,至少在5分到6分之间;
  5. 肠胃和饮食的适应性需要长期积累和实验,回去之后把早餐的鸡蛋吐出来了,也许根本就不该吃;
  6. 展开一句,只要按照训练计划完成80%,设定目标就可以实现,有多少企业管理者不知道计划是什么,不知道如何量化,不知道怎么训练,完不成目标也无所谓,真的可以吗?管理好企业先得管理好自己,不然如何带团队去实现大家的目标?

大空头

看了电影《大空头》,对美国07年次贷危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最近黄奇帆在警告要当心类似危机,这是好事;同时,流氓无产者和要卖书的专家们又开始大肆鼓噪,巴不得房地产市场立即崩盘,一人白送两套。

先说一下房地产,有些事儿,与网上的主流言论恰恰相反:

1)越是底层的人,越从房地产行业里收益。别以为自己的行业与房地产无关,就算是躺着的植物人,从房地产行业收来的大量税费也于你有益。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大量普通工人(包括建筑工人,车间工人)都通过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地产崩溃了,地产公司不过就是破产,大量的普通人怎么办?

2)房贷是个优质贷款,不是次级贷款。房贷对于银行,就像矿泉水于娃哈哈,没有高档饮料那么赚钱,胜在便宜大碗,首付那么高,断供的几乎没有,利息不高就少赚点呗。有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恐怖呢?配资有没有我不知道,至少银行没有办理这种业务。风险要防范,但到目前为止,是除了大学生贷款的最好的贷款了。

3)房价高低和地产公司的业绩没有关系,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关系。沪上楼市一热,无数人群起攻之,请问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想买房,就把谩骂这些时间用好,花点心思多看看房,多努力赚钱。大型地产公司就是个薄利多销,成交量才是地产公司业绩的关键,09年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工业V型反转,16年契税减少,地产商也事实上给了折扣,我就不相信成交量会上不去。至于下游行业,建材类的,要看新开工面积数量才能确认是否利好,装饰家电类的,同好是一定的。

次贷危机有几个关键要素:

1)不还贷又有人权保障的美国公民。无固定职业的,无经济条件的,也可以以10%的利息获得贷款,而他们哪怕断供,破产也只是不能贷款而已,银行无权拍卖他的汽车,也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在中国,交了30%的首付(美国是5%),后面的不还是很愚蠢的,再有,你不还试试看。

2)贷款公司和评级公司。他们把无业游民包装成优质客户,来赚取利息差和佣金。在中国,小额贷看见很多,不需抵押就数百万放贷的贷款公司,我没有看见。房贷的乙方,直接就是银行自身,而不是第三方贷款公司。

3)50倍杠杆提供资金的银行。贷款公司拿200万给银行,就可以拿到1个亿的资金来放贷。我听说过3倍到10倍的杠杆资金配给股市,同时有强制平仓权,这样的资金都没有听说有人不还的,配资公司倒闭的。不动产市场,流动性如此差,除了美国没有第二处敢给杠杆。

4)为资金提供担保的保险公司和把这些有毒资产打包卖到全世界的投行。全部都是AAA级,你做不出AAA我找别家做,想想惠誉下调中国评级,真是搞笑的紧。说中国的影子银行,坏账,这个那个,真尼玛搞笑。

5)兜底的美国政府。很多人天天骂中国政府兜底国有企业,当时的美国政府发了上万亿美元债券来兜底,还有欧洲各国政府。AIG,大到不能倒的保险公司,呵呵。中国,那段时间拼了命的买美债,我们真的为世界危机买了单,我们没有必要看低自己的国家,也没必要再听这帮人的闲言碎语,这帮人就是狗屎而已。

次贷危机就是美国人赖债不还,全世界买单。后来的来欧债危机,说白了也是欧洲人赖账不还,只是欧洲没有能力让美国帮他还,只好德国和中国来买单。在欧美人眼里,自己的生活和权利最重要,债务,能不还就不还,能当老赖就当老赖,逼着还我就自杀,向世界痛陈债主没人性。

 

证券市场上的黑天鹅

股票固然有不少黑天鹅,可是,基金也不少,今天都整理一下。

1,山顶停牌被关,复牌持续跌停腰斩,举例:6月25日停牌,16年1月复牌的海峡股份。

2,熔断,涨跌停板下的杠杆强平,举例:6月,8月,1月的A股。

3,暴跌叠加基金巨额赎回,举例:富兰克林优质生活,6月26日一天跌去16%,原因是巨额赎回下,需按照上一日净值兑付,当日的暴跌由剩下的少数人承担。比如,有100万净值,10个人各持有10万,上一日跌10%,有9个人赎回81万,当日,又跌了10%,总净值剩下81万,这些钱只够兑付那81万,剩下这个人理论上可以连渣都不剩。

4,迷你基金申赎引发大波动,举例:国泰国债ETF(020035,020036),11月9日跌去10%,2月6日上涨2.6%,应该是份额从400万减到300万,然后突然增加到8亿。建信鑫丰回报C前一天净值暴跌67.56%,也是由于大额赎回,又四舍五入超额兑付的原因,后一天净值暴涨208.61%,基金公司花了十几万弥补投资人损失。

5,套利大军的铁蹄,只对场内投资人有影响。

6,底仓杠杆打新,遭遇暴跌,母基金跌幅不大,劣后级数倍的杠杆引发暴跌。宝盈系下的杠杆打新产品,在底仓暴跌时,有较大回撤,为了翻本,母基金开始增仓,1月份再次暴跌,在杠杆的威力下,直接爆仓平仓。

总而言之,避开迷你基,少用杠杆,甚至都可以不买个股,做指数投资是个安全的办法。

A股的投资价值显现

今天40亿外资通过沪股通前来抄底。不是都说资本主义好,美国股市又便宜分红又多吗?闲来看了一下美股,发现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股市更好!

福特汽车2008年11月跌至1元(未复权),比2007年10月底下跌90%:

福特汽车2008年经济危机跌至1元
福特汽车2008年经济危机跌至1元

如果买的更早些,跌幅会更加恐怖。

福特的市盈率是10倍。分红,福特2015年一共分红6毛,现在的股息率是5%不到。我们上海股市上汽集团的市盈率和股息率是多少呢?7倍的市盈率和7.3%的股息率!

上海汽车股票的市盈率和股息率已经低的惊人
上海汽车股票的市盈率和股息率已经低的惊人

这说明什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爱下,央企已经带头在改革,把企业红利分享给广大散户!相比港股的老千横行,美股的跌宕起伏,和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高股息,还是我大A股最好!

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新认识

上一次写了私募基金初步研究,这次补充一些。

一个垃圾公司除了对银行贷款,对外举债之外,还需要筹钱怎么办?可以找PE或者IPO。PE的管理人收了钱,又反正是投资人的钱,还是要以成长股的估值来战略投资。IPO要通过投行,投行收了钱,去摆平各个机关,就能以至少23倍的市盈率堂而皇之的上市了。

上市之后,拿一点钱找一家游资,把公司股价从10块拉到100块。这时,把手上涨了10倍价值30亿的股票抵押给银行,贷款20亿;另一方面,找几家做定增的基金,以90块钱的价格增发30亿。这一下募集资金50亿。

做二级市场的基金,50块的时候买入,跟游资一起炒到100块,抛售压力越来越大股价难以支撑。基金经理收了钱,游资你先走!作为游资的对手盘,吃下10亿的货。游资获利6亿了解。股价到90块时,基金公司到处推销,三个月暴涨80%的基金云云,大量散户申购了基金。随后股价从100块跌至30块,基金经理一直满仓。

为什么呢?散户的特点是,快速涨的时候买入,急速跌的时候不赎回。很多机构劝散户不要追涨杀跌,错了,行情多数以暴涨开始,以暴跌结束,而事实上暴涨时散户不敢追,而暴跌时也很难杀跌止损。在暴跌过程中,还没反应过来,就没了20%以上,基民就不会赎回了。

公募也好,私募也罢,按年收取的管理费是稳定的收入。尤其是私募基金,年管理费在1%左右,做到百亿规模的大私募,盘子太大,不可能爆发式增长,怎么做都跟沪深300差不多,每年躺着就有上亿的收入,追求规模成为赚钱最快的方法。所以,暴涨时猛宣传销售,暴跌时满仓主动求套,快速杀跌震仓到基民来不及赎回,能让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获得最大收益,让基金规模在尽可能多的年份保持最大化,在漫漫熊途中能吃到最多的管理费,而让大部分投资人在暴跌中亏损。这一切是设计好的!不然熊市发不出基金吃什么?

我们的金融业者,穿西装打领带,但和卖白菜的没有大区别,反正菜我自己不吃,多打点农药,吃坏了我管不着。你买金融产品之前,一切以客户为本,买入之后,一切以金融企业的利益为先,和卖白菜没什么区别。

基金管理者看见了,也知道市场要走坏,知道投资人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他就是不减仓,反而会希望尽快把净值做下去,把暴涨时买入的这些额度套在里面,以赚取管理费。我是这两天才脑洞大开像想明白这个道理的!基金经理是要配合市场销售来推高净值,也要配合管理费考核来做低净值,好几只产品,需要什么就可以拿什么。有些私募基金经理玩爆了一只,换一只净值好的继续销售,反正,也没有公开渠道可查。

整个循环中谁亏钱了?唯一亏钱的是投资人。在这个循环中,还有个叫金融媒体的东西在配合,最多的时候,他在鼓噪投资人买入,或者在暴跌中想方设法挽留,有的时候,他配合基金销售,有时候他配合券商自营盘,有的时候他配合境外的做空机构,谁给钱他就配合谁。这一次从5178的下跌,与香港1998年遭受索罗斯袭击一模一样,不知道多少人收了钱,帮他们收割韭菜,几万亿蒸发,提一个点就能连父母灵魂都卖了。

投资人,也并没想投资,明知这一切都是陷阱,都是虚幻,还执意拿着钱来赌博而已。赌输了,你想不玩了,刚到门口,就被金融媒体劝进来接着玩,告诉你,反弹在即(玩下去才有机会),下跌空间有限(不输光别想走)。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金融,全世界的金融也差不多,只是没有这么赤裸,所以我们的金融,即便消灭了散户,专业机构可能比散户还散户的赤裸裸追逐短期利益,市场一样不会理性,一个缺德的市场,哪来的理性?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