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还记得零八年大地震,整个华人圈都在震动,那时的台湾人,出钱出力的不少,在网路论坛上出主意的更多,核心思想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时整个国家有非常多的志愿者自发前往,交通阻塞,初期甚至妨碍到专业的救援和医护人士入川——但他们本意是好的。

在bussiness上,专业性就更加重要了。通常成为所谓专业人士,需要一万小时的浸淫。同时,越是在专业领域走的深,职业道德和素养就越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发达国家是通识,但在中国,外行指导内行,是最常见不过的了。我的看法,外行可以管理内行,但无法指导内行。

例如地震这个领域,我敢说99%的专业人士都不明白地震波是如何记录的,加速度谱是什么,更不要说其他领域或者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该适当的回避专业领域,而不是靠声音大去倒行逆施,但在国内企业这是司空见惯的,尤其在越专业的人士面前越害怕越自卑,就越要呵斥和压制。

实际上,专业人士不过是管理人的工具而已。做为管理人,应该创造环境和制度,让专业人士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挥在细分领域的才能,而不是要显得自己多懂技术。相反,去技术化才是应该做的。

同时,管理人也是管理上的专业人士,如何选人用人,如何设定制度,如何赏罚,不去研究这些,倒去跟技术人员瞎掰技术,那真的是很low。专业的管理人也是少只有少:

  1. 没有管理思路策略和书面章程,想起一出是一出,下级凡事都要汇报无法可依;
  2. 不懂得激励,只会对倒着骂人,即见到A说B好,见到B说A好;
  3. 开会不敢决断,东扯西拉,各打五十大板,留给下级做决定;
  4. 考核下级以听小报告为主,痴迷于听下属拍马屁捧臭脚;
  5. 不懂得尊重员工,许多与工作无关的事强加下去;
  6. 多的不列了……

在上述非专业治理下,迎来的会是什么:

  1. 公司留不下任何沉淀,任何一件事都得重新研究,走一批人就重新来过;
  2. 真正好员工会走,留下的有能力是为了私利,没能力是为了混日子;
  3. 公司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没有人说真话,听不见蓝军的声音;
  4. 各部门推拉扯皮,永无休止,系统逐渐瘫痪腐朽;
  5. 吹大牛拍马屁成风,到处都打小报告,没有人研究正经业务;
  6. 没走的员工,心里恨公司,走了的员工,嘴里骂公司,成了反向活广告。

好在我们公司没有这些问题:)如果有,应当避免,越是高管越得谨慎,越得做专业管理人。

管道

最近把家里的设备更新换代了一下:

  1. 把笔记本硬盘换ssd 镁光BX100 500g,cpu是第二代酷睿i7,网卡是intel6230,支持5G 802.11n;
  2. 把路由器从华硕RT-N16换成RT-AC68U,这样就可以支持5G,乃至AC网络,以及千兆有线;
  3. 拆除古老的乐视盒子和美如画V9里的3.5寸2t硬盘(希捷西数各一),添置QNAP-TS231组raid1;
  4. 添置小米小盒子(支持5G 802.11n),拆除美如画V9的硬盘盒及风扇作为硬解码的备用方案;
  5. 添置移动4gLTE 20M网络,原来的2M有线宽带作为备用;
  6. 添置lexar 25合1读卡器,lexar usb3.0 triton U盘,Century硬盘盒,orico 双硬盘座。

经过这六项更新,我有了千兆有线及300M无线的局域网系统。最重要的,这些所有的设备都能实现100M/s的读写速度,没有一处有瓶颈。恰巧的,100M/s的速度是机械硬盘内部传输率,也是千兆网络的极速,同时也是usb3.0中档设备的读写速度,而ssd的读写可以达到500M/s,测试其他设备的速度一点也没有压力。同时的,为了实现流媒体无线传输,最重要的一点,网络必须是5G的(不管是1×1还是2×2),即便没有AC,因为干扰小(实际上只监测到我自己这个5g信号),在802.11n下,传输可以稳定在20-30M/s之间,经过实测,可以用小米小盒子播放QNAP NAS上的《阿凡达》蓝光原盘镜像挂载之后的stream文件夹下的文件,但不支持3d,也不能直接播放iso,也可以播放文件达40多g的remux《星际穿越》,在同样是n网络,2.4ghz下就卡的不成样子,还提示有干扰。

在软件上同样是契合的,就像unix工具一样通过管道(pipes)连接的很好。

  1. samba3.0是文件共享的核心,虽然这款QNAP价格不高,性能只是中端,但读写达到标称一点问题也没有。nfs网上都说性能好,但实测性能弱,我也没有时间去手动修改linux设置。在这样高速的存取下,我甚至觉得有个chromebook都够用了。google在美国搞的千兆光纤到户,那么确实用google drive就跟在家用nas一样。
  2. 小米小盒子自带播放器能够硬解大部分文件,kodi(XBMC)可以软解rmvb,笔记本从此不安装任何本地或网络播放软件。通过samba很方便,DLNA等等劳什子反而麻烦。小盒子会自动匹配封面,字幕,但我还是喜欢直接播放文件。
  3. QNAP231可以很好的执行所有的下载任务,transmission,迅雷远程都不在话下,还支持百度云同步,我用后两者,非常舒服。
  4. 文件的拷贝,或者说备份/读取,都可以在QNAP前面板一键执行,再也不用在笔记本上等拷贝进度条。
  5. 通过raid1,即便是两块低档硬盘,也不会点背到一起坏吧,所以我只买双盘位的,除非以后需要10T以上数据存储才考虑换到4盘位做raid10。
  6. RT-AC68U的软件非常稳定,原厂固件就可以打开ssh,似乎就支持jfss,除了网络吞吐也不需要干别的,没有研究做下载或其他功能,作为主路由器非常称职。

上面这些只是引子,我想说的是,在公司运营和管理中,如果每个人都有足够好的硬件,在通过足够好的软件,也就是有好人,有机制能用好人,强大的工具,强大的管道,则无往不利。有一处有问题则系统达不到需求速度,如果有几处有问题则系统就会表面存在而随时会出问题,哪怕仅仅是网线不达标。

高管必须有能力和经验掌控这些硬件,软件,以及管道。

荣耀6的荣耀!

荣耀6发布一周后,加价200大元从淘宝购得,使用一月,至今感觉良好,不愧是华为的荣耀,中国人的荣耀6!本来打算支持国货中国芯,没想到如此好用。

本文中提到的智能机包括但不限于,nokia S60,palm treo系列,多普达iphone系列直至5s,三星系列直至note3和S5,红米和小米系列。

最让我满意的是电力,真的是神奇到了极点。自使用智能机以来,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惊喜,在这么薄的机身内,做到了3100毫安的电池。这意味着我这样高强度的使用,这台机器可以撑两天,基本当天不用充电,1天20小时候还剩余10%。本来在购买之前,到处网上看荣耀6的详细评测,尤其是续航方面,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章,只是说可以使用1天半到2天,买的时候没有太高期望,因为评测都是有水分的。到手之后,这只机器的续航,完全是与评测一致的。

然后满意的是这只机器的微距。其实用相机拍景色,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用相机拍人像,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我而言,相机最实用的功能,就是拍文字,书页,报纸,笔记,文稿,随时存档随时查看。荣耀6的微距是我用过所有智能机里面最牛逼的,可以3cm的距离拍花朵,想拍一小段文字,可以贴的很近,依然是那么清晰。不像其他的手机,哪怕是S5,也只能靠高像素远点拍,放大了来看,荣耀6是真真正正的微距,手机中的战斗机。

关于Emotion UI,都说不好用,我觉得还可以,有些功能是很贴心的,比如锁屏的电筒,比如可以控制联网,控制推送消息,这些在三星系列里都需要root之后才可以实现,但是不root就能用不是也挺好。

关于海思麒麟920芯片,真是相当强悍,买就是为了买中国芯,此前也试过龙芯等国内pc机器的cpu,不是很如意,麒麟920芯片在1080p的屏幕上,跑分接近4万,程序流畅,多任务强悍,使用起来和三星S5没什么区别。

充电的速度也很神奇,我原来研究过oppo的快速充电技术,但这只手机配上华为原装或者其他2A的充电器,感觉半个小时基本充满。充电快,续航强,何其商务范!什么三星翻盖党都弱爆了!

其他的,做工什么的,没问题,可以大胆的买入。屏幕的素质,JDI的中端屏幕,跟三星S5这块巨牛逼的屏比不了,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不是特别挑剔都没问题。

以后会继续支持荣耀系列!

坚持

离年底的大节点还有4个半月,离我的内控计划只剩3个月,该捋顺的都捋顺了,只是该支持的资源都不是很到位,所以,只要坚持下去,不停的磨,就能成功,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可在这几个月,对于自己的提升,或者说保持,都没有能一直坚持下来。没有锻炼身体,没有看什么书,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只是因为忙,或是因为懒。在繁杂的工作下,没有心思做太多事,有点时间就只想安静一会,从最初踌躇满志要做专家型的管理者,现在只要能把这些事儿平掉就谢天谢地,至于技术上对还是不对,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分析研究。

我想需要一种蜕变,能够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这同样需要坚持。要怎样才能像不自主的低头看手机科技新闻一样,在目前的事业领域里,去习惯性的充实房地产开发的资讯呢?有一位朋友这几天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是诧异:“高科技的东西都不值钱嘛,手机、电脑最贵又能贵哪去,几千块而已。”虽然直白,确是事实。我还真得感谢所选择的这个行业,毕竟不动产,才是真正的资产,科技,只是适合创新创业,如若不能,莫不如深耕房地产业,成为业内翘楚,一套房子赚多少钱,一部手机赚多少钱?

每天坚持做一点,可以实现,重新出发吧!

滚动至顶部